Apple wins Patent for a Rich VR Experience System for Next-Gen Autonomous Vehicles, Planes, Helicopters & more
資金斷鏈、債務纏身讓這家曾轟動一時的眾籌餐廳戛然倒下
做號者也有一些群,和同行群一樣,主要交流做號的心得,分享收益,以及共享最新的小道信息和平台最新的政策。直到我遇到了一群“做號者”。
今日頭條也好、UC頭條號也好,一點資訊也好、你們看到的、吐槽的那些的水文或者垃圾稿,那些標題黨和聳人聽聞的文章,90%以上是由這些“職業做號人”生產的。做號黨是一群遊離於讀者、平台的邊緣隱秘群體,卻在這波內容平台紅利下茁壯成長,和平台的打壓玩著貓捉老鼠的遊戲,甚至還得到一些平台的暗中扶持,正如生長在熱帶雨林裏的真菌,每一個雨後清晨,都是他它們冒出泥土的時刻。這樣一來,平台既省了編輯的成本,又對這些做號者有一定的控製能力,可謂一舉多得。
對於平台來說,海量內容供給之後,隻有技術才能完成真正的打壓和審核。共同特點就是:男性居多,年齡集中在18-30歲,住在非一線城市,“網感”很好。
一篇300字和5張圖的稿子,如果被平台推薦,或者被機器認為受眾很喜歡,那麽至少千元的保底收入,而生產的成本,大概隻需要10分鍾到15分鍾。
微信的謠言模型庫是現在國內最全的一家,這當然也和微信移動端一哥的地位有關。這類的公司都是在這個上麵做文章,給能提供知識產品化的人和焦慮的人搭建橋梁做一個工具。
比如很早前的ofo、Mobike(最近Bluegogo的發展似乎不錯,有機會的話我去找李剛同學取取經,相信會是一個很精彩的轉型加後發製人的故事),再比如去年接連拿到數輪融資的二手票務平台牛魔王。KTV類產品是體驗的極致化,而充電寶類產品是剛需的極致化。
但之後的90後、95後、甚至00後,也許會讓“中國人”變得不那麽“勤儉節約”,而且是inagoodway。但這個解決方式治標不治本,並非是可持續的。